吳橋雜技大世界 |
吳橋縣位于河北省東南部,是我國雜技發(fā)祥地之一,被國內外雜技界公認為中國雜技之鄉(xiāng)。1993年,吳橋縣政府與香港國旅合資興建了“吳橋雜技大世界”,把雜技藝術作為一項獨有的旅游資源加以開發(fā)利用。大世界占地200公頃,規(guī)模龐大,氣勢宏偉,內設十大景點,融千年雜技文化于一苑,集游樂、人文、博物、民俗、雜技培訓、比賽交流于一體,具有神奇、絕妙、新穎、獨特的民族文化特色,展現(xiàn)了雜技之鄉(xiāng)古老的民間文化風采,成為獨樹一幟的世界東方雜技旅游勝地。
為弘揚民族文化,變吳橋雜技優(yōu)勢為經(jīng)濟優(yōu)勢,進一步推動全縣經(jīng)濟的快速發(fā)展,1992年4月28日,由吳橋縣政府與香港共同興建的吳橋雜技大世界旅游景區(qū)破土動工。1993年11月26日,吳橋雜技大世界一期工程對外開放,占地617畝,共建江湖文化城、雜技奇觀宮、魔術-、小泰山等八大景點、集娛樂、參與、交流、表演、餐飲等多功能于一體,展示民俗精粹,盡顯藝鄉(xiāng)風情,以獨特的雜技文化旅游日益奠定了華北知名景點地位。
|
|
|
|
 |
|
東光鐵佛寺 |
東光鐵佛寺是著名的名勝古跡,素以"滄州獅子景州塔,東光縣的鐵菩薩"聞名遐邇。據(jù)《東光縣志》記載,鐵佛寺原名"普照寺",始建于北宋開寶五年(公元973年)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。因寺內釋迦牟尼佛體態(tài)碩大而聞名,民國25年(公元1936年)直系軍閥吳佩孚曾親筆題匾為"鐵佛寺"。解放后,鐵佛寺被列為河北省重點保護文物。隨著歲月的流逝,時間的變遷,鐵佛寺歷盡蒼桑。"-"期間(1966年8月25日),這些象征悠久歷史文化的名勝古跡,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。改革開放以來,為弘揚中華民族優(yōu)秀文化遺產(chǎn),縣政府報請省政府批準,重修鐵佛寺。于1987年3月22日破土動工,投資500萬元,于1989年3月將鐵佛寺修茸一新。新建鐵佛寺位于旅游區(qū)正中央,占地面積7334平方米,包括山門、天王殿、大雄寶殿、東西配殿,為一組古樸典雅雄偉壯觀的仿宋古建筑群。山門正中門楣上"鐵佛寺"三個剛勁有力的大字是由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、中國佛教協(xié)會會長、著名書法家趙樸初先生親筆書寫。天王殿和大雄寶殿的鎏金匾額,則出自中國末代皇帝的胞弟,愛新覺羅.溥杰之手。鐵佛寺內共有佛像33尊,其中大雄寶殿內釋迦牟尼佛高8.24米,重48噸,是我國最大的座式鑄鐵佛像。
|
|
|
|
 |
|
滄州鐵獅子 |
鐵獅子坐落在滄州市東南20公里滄州舊城開元寺前,東關村西0.5公里處。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也是我國現(xiàn)存年代最早規(guī)模較大的鑄鐵藝術品之一,具有很大的歷史、科學和藝術價值。滄州鐵獅子,當?shù)厮追Q“鎮(zhèn)海吼”,鐵獅身高5.78米,長5.34米,寬3.17米,1984年為保護獅身為其移位時,經(jīng)過準確稱量,鐵獅的總重量為29.30噸滄州鐵獅子是我國最大的鑄鐵文物。背負巨盆相傳是文殊菩薩蓮坐,獅身向南,頭向西南,兩左腳在前,兩右腳再后,呈前進狀,姿態(tài)雄偉,昂首闊步,徐徐如生鐵獅是我國大型的驚巧鑄鐵工藝。也是我國著名發(fā)源的古跡。鐵獅頭頂及項下各鑄有“獅子王”三個字,頭內有“竇田、郭寶玉”字。左肋有“山東李云造”五字。鐵獅腹腔內滿鑄有《金剛經(jīng)》文。然因年代久遠,字跡多漫滅不全。在鐵獅子右項及牙邊皆鑄有“大周廣順三年鑄造”字樣,可以斷定鑄造于五代后周廣順三年,即公元953年,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。這說明我國勞動人民很早掌握這樣精巧的塑造藝術。
根據(jù)獅身上的銘文可知,滄州鐵獅子鑄造于后周廣順三年(953年)。它的鑄造比美國和法國的煉鐵術早七八百年,所以鐵獅子在世界冶金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,打開世界冶金史就有滄州鐵獅子,由于滄州鐵獅子具有較高的科研、歷史和珍貴藝術價值,是研究我國古代鑄造技術、雕塑藝術、社會生產(chǎn)力發(fā)展水平和佛都史十分重要的具象資料。
|
|
|
|
 |
|
東關鐵錢庫 |
滄州舊城(舊州)東關有個聞名天下的鐵獅子,鐵獅子東面不遠有個鐵錢庫。鐵錢庫所在的仿古院落也稱“舊城文化展覽館”。除唐末五代時的“滾木礌石”以及紅衰草、文殊殿等,最吸引人的就該是那總重四十八噸的一塊塊唐宋鐵錢了。這些鐵錢1958年大煉鋼鐵時曾挖出過。因當時當?shù)丶夹g原因無法將它們熔化,重又埋入地下的鐵錢反倒得以保留。已銹蝕成堆的鐵錢塊,最大的一個據(jù)說有七噸多重。其中少數(shù)錢幣尚可辨出字跡:唐“大和通寶”、宋“大觀通寶”、“政和通寶”等。
|
|
|
|
 |
|
青縣覺道莊 |
青縣覺道莊是省級宗教文化旅游景點,已有上千年歷史。憶過去非常神秘,它源于春秋戰(zhàn)國時老子——李耳修性成道,著作“道德經(jīng)”是一部博古通今的揭文,至今覺道莊和這里的人們仍以老子的“道貌遺風”綿綿不簡的散發(fā)著尊重歷史,尊重自然,以大不為的精神打造著這里的方方面面,使這里的藍天綠地依然如故,享受著幸福與和諧。不僅如此,更為顯赫的是,依然教化著人們認識真、善、美和上善若水、厚德載福的生續(xù)延壽之道,使這方遠近的老百姓經(jīng)常不斷的到這里來學習、領悟新的感覺,得以凈化心靈,得到自由完美的解脫。覺道莊已是遠近聞名的宗教文化省級旅游景點,他是老子修性成道,羽化重生的圣地,而文化氛圍居全國第一。于此是一處宗教文化旅游的好去處.
|
|
|
|